抗疫一線|華潤武鋼總醫院80后護士余芳:“我們自己是很無畏的”
非典襲來的時候,余芳正值高考。
多年后,新型冠狀病毒病毒沖擊武漢時,余芳的身份發生了轉變。
她成為了華潤武鋼總醫院內分泌科護士長,成為了一名披甲陷陣于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。
2020年2月5日晚間,余芳接受了經濟觀察網記者的微信電話采訪。
經濟觀察網:今天是2020年2月5號,往前推,您是幾號進入武漢市九醫院抗疫前線的?
余芳:大概在1月24、25號左右進入武漢市九醫院開始支援工作。我們是三班倒,我現在上白班比較多,是從下午2點到晚上9點的班,主要負責給病患配藥、注射、打針,做一些基本的治療,還有他們的三餐飯需要送,大概就是這些內容。
經濟觀察網:這是您第一次參與傳染病支援?
余芳:對,是的。
經濟觀察網:到九醫院之后,比較難受,甚至崩潰的時刻出現在何時?因為什么事情?
余芳:最初到這里,武漢市九醫院才剛開始被列為定點醫院,流程和區域還沒有劃分得特別清楚,那個時候防護也不到位,心里面很恐慌。但是我們還是勇敢地給病人做治療,我們的原單位醫院提供了很多幫助,還和九醫院溝通。
等到九醫院基本流程理順,防護物資逐漸充足后,情況就好起來了。
只是有時候一些戰友們的家里出現了病例,現在病人不是特別多嘛,會出現戰友們的家人也被感染的情況,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還要工作,這時候心態就會崩掉。
經濟觀察網:您抵達九院后,哪些場景給您留下深刻印象,甚至帶來沖擊?
余芳:場景就是我們的同事,在接到他們家人打過來電話的時候。
就是大家告知家里人,我現在在一線后,會有很多親朋好友打過來電話問,那時候每個人臉上都是掛著淚的。
那一幕讓人看著特別心酸,我們自己是很無畏的,想著要去照顧病患,但是想到家里面人對自己的擔心,可能每個人都會觸動自己內心深處的那根弦,都會流眼淚,但是轉過頭來,擦干眼淚,還是一樣到病房里面給病人做各種治療。
經濟觀察網:家人對您工作的態度是怎樣的?
余芳:家里是湖北人,但不是武漢的,很早之前我就把他們送回老家去了,我這次出來支援前線,考慮了很久才告訴他們,不過我也沒有說得特別嚴重,只是說我到外面的醫院幫忙去了。
看到這次疫情,我就想到很多年前非典的時候,我正好高中畢業,那個時候我覺得醫護人員非常偉大,保護了我們整個國家,我非常敬仰,于是所有的志愿都填報了護理專業,走上了這個崗位。
這一次需要醫護人員來支援,我也趕緊報名了。
經濟觀察網:現在還恐懼嗎?
余芳:面對這次的疫情,每個人心里都有恐懼,但我不會說太多,更不會和家人講太多,我畢竟是醫護人員,要戰勝自己的內心恐懼。我們如果表現出來被嚇到,病患也會受影響,從職業的角度說,我們首先需要保證病患的穩定和安全。
經濟觀察網:下班之后呢?又要如何消化自己的情緒?
余芳:我們休息的時候,會岔開一下話題,聊下天,更多的是同事們一起聊天和想念自己的家人,不好的情緒在平常的說說笑笑中就消失了。
和病人在一起時,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信心。
我們剛到九醫院的時候,曾經有一個病患家屬問我們從哪里來,我們說從外面過來支援的,他又問我們是哪家醫院的,我們告訴他是華潤武鋼總醫院,他當時做了一個動作,雙手作揖,給我們拜了幾下,我當時就覺得心情非常激動的感覺。
病人們很感謝有人去幫他們,我們也從病人那里得到緩解,互相幫助吧。
經濟觀察網:實際工作中遇到過哪些困難?需要什么支持?
余芳:主要是物資方面的困難,如果物資不充足,我們醫護人員的安全就得不到保證,其實相比于疫情來說,我們并不是特別恐懼。我們恐懼的,是防護不到位,防護物資不夠,畢竟我們每天都需要面對每一位病人,多少會有點恐懼的,只要能讓我們防護做到位,恐懼便會減少很多。
經濟觀察網:等到疫情結束后,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?
余芳:最想做的事情可能就是隔離14天之后,如果沒有出現任何癥狀,我就去見自己的家人。我要好好地擁抱他們。
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